2月13日,應勇、王忠林臨危受命,分別從滬、魯奔楚,而今恰好一周。
臨陣換將,情非得已,勢在必行。
國家衛(wèi)健委批評湖北:防控措施沒及時到位,全國要勝,湖北、武漢必不能敗
江漢夜滔滔,嚴城片月高。聲隨風咽鼓,淚雜酒沾袍。
武漢疫情來勢洶洶,猝不及防。盡管湖北和武漢已然做出重大犧牲,各級各領域工作人員夜以繼日,醫(yī)護人員拚死抵抗……但是,國家衛(wèi)健委官員仍然沉痛地說:防控措施沒及時到位,武漢很多社區(qū)病例沒得到及時救治。
且看湖北換將前后這十天緊鑼密鼓的時間線:
前溯到2月10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的講話,切中肯綮:武漢勝則湖北勝,湖北勝則全國勝。“當前,湖北和武漢疫情形勢仍然十分嚴峻,要采取更大的力度、更果斷的措施,堅決把疫情擴散蔓延勢頭遏制住?!?/p>
換言之,湖北、武漢,疫情還在擴散蔓延!
13日清早,人們掏出手機,習慣性尋找那個揪心的數字,已經溫和下降幾天了……然而一聲驚呼:2月12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,由于標準改變(將CT結果也納入臨床診斷標準)確診病例暴漲15153人——主要是湖北,增加14840人;武漢更是其中大頭,增13436人!
湖北仍然告急。各地老百姓的心,再一次揪緊。武漢若敗,湖北若敗,中國再也承受不起第二個武漢、第二個湖北!
武漢疫情嚴峻,人民日報及時開通疫情救助通道,來自武漢的求救信息潮水般涌入。僅僅是人民日報上海線上救助志愿者小分隊一隅,每天就收到求助信息數十條。自2月4日起,志愿者們夜以繼日搜集信息、核實上報、回訪收治情況。電話中確診或疑似病患求住院、求隔離的哭泣聲,讓人驚痛不已。即便在中央三令五申、幾度劃出死線,要求必須應收盡收后,無處求治的呼聲仍在耳邊。導演常凱一家四口因為無法入院救治而相繼病亡等悲劇,讓許多網友淚奔。一家數口集體染病的;病重無法入院的;社區(qū)、醫(yī)院、病患溝通不順,造成社區(qū)派車夜里拉了病患說住院,結果醫(yī)院說沒床,病人被撂到凄風苦雨中等車回家的……據衛(wèi)健委信息,武漢病患從發(fā)病到入院,平均需要9。84天,錯失最佳救治時機。輕癥拖成重癥,畸高的病死率其來有自。
然而,近日來,人民日報救助通道上海線上志愿者群搜集到的求救信息明顯減少。到了2月18日、19日,志愿者群里偶爾會安靜一兩個小時,即便求助的,也往往是其他病癥、其他訴求。緊張了半個月的志愿者們,體會了些許歲月“靜好”的久違感覺。
湖北這一周,究竟發(fā)生了什么?
履新之變,關鍵四字“救治”“阻隔”——打蛇終于打到七寸
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于12日當天開會分析抗疫形勢。
2月13日中午,一條36個字的中共中央決定刷屏:應勇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員、常委、書記,蔣超良同志不再擔任湖北省委書記、常委、委員職務。網上跟帖支持擁護,黨心民意同頻共振。上海網友用一副對聯(lián)贈別:掏心掏肺掏家底,捐錢捐物捐市長,橫批:應勇抗疫。
很快,便有北京媒體敏感地發(fā)現(xiàn):“這幾天,應勇的動作不斷”,“湖北的打法變了!”
最大的變化,就是四個字“救治”“阻隔”——打蛇終于打到七寸。
應勇到任后的第一個省委常委會,在作出“我省疫情正處在高位運行的持續(xù)增長期、攻堅克難最吃勁的關鍵期、重中之重決戰(zhàn)之地的窗口期”判斷后,要求“以更加強烈的緊迫感,更加嚴格的硬措施,精準發(fā)力”,“牢牢抓住救治、阻隔兩大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實行篩查甄別、小區(qū)(村)封閉式管理、公共區(qū)域管控三個‘全覆蓋’?!?/p>
這幾個全覆蓋,是抗疫之中的上海人非常熟悉的打法。想來新領導到了武漢,會對此前抗疫措施的松散,甚至遠不及只有300多確診病例的上海,會頗為吃驚。干脆把上海的有效做法拿來用上了。雖然打法不盡相同,但有異曲同工之處。
頂層設計有了,落實亦需霹靂手段。
首先是武漢以及疫情嚴重的地區(qū),從“宏觀”到“微觀”真正實現(xiàn)“封城”,徹底阻斷。
封城令早在春節(jié)前夕便發(fā)出。然而,直到三天前,武漢不少街面上、超市里,依然可見人流擾攘,成了全國最“寬松”的城市。人流中,可能有輕癥患者、密切接觸者、無癥狀感染者,“微觀”不阻斷,等于病毒滿街走。而已經連軸轉了20天的醫(yī)護人員、社區(qū)工作者等一線抗疫人員,也已經極度透支、防護物資更嚴重匱乏。
有人在網上悲鳴:武漢沒救了。
應勇、王忠林,在2月13日相繼走下飛機,面對的就是這樣的武漢、這樣的湖北。
從醫(yī)院、社區(qū)走過一圈兒,新任省委書記第一時間開出兩劑藥方:生命為重,救治為先,加強排查,及早救治,不讓輕癥發(fā)展成重癥;對小區(qū)嚴格實行封閉管理,堅決切斷傳染源、阻斷傳播途徑——他去過的賀家墩社區(qū)東航小區(qū)的經驗,迅速被推向武漢全市,乃至湖北重點疫情地區(qū)。
全面救治、全面阻隔——武漢感受到了這位新任省委書記的霹靂手段。他在常委會上的口氣嚴厲,“看好自己的門、管好自己的人、做好自己的事”——其實,他在上海布置落實防控工作,也是這么說的。
在湖北當地媒體的公開報道中,應勇提出并數次強調疫情防控要著力形成數據信息閉環(huán)和收治工作閉環(huán),既要運用大數據采集分析,把疫情底數摸清、人員摸準、數據真實,又要確保這些人從社區(qū)到醫(yī)院的全過程,都納入“篩查甄別—轉送救治—康復出院”的正軌,避免武漢病人半夜轉運無處可收的混亂無序。
這些直擊要害的方法和措施,關鍵在于逐級得到很好地執(zhí)行和落地,其結果將必然指向應勇祭出的 “四應”,就是對“四類人員”應隔盡隔、應收盡收、應檢盡檢、應治盡治。湖北、武漢的疫情防控或可在短期內迎來煥然一新的局面。
樸誠勇毅,不勝不休——“落實”是死理兒
背水一戰(zhàn)!話說得狠厲。
但是,如果依然乏人落實,依然沒有床位,沒有試劑,沒有物資,一切都是空的。
這位在上海就認了“落實”死理兒的新書記,一到湖北接手了一個新頭銜——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,并在16日的第一次指揮長會議上,就給出“落實”路徑:最大限度壓縮指揮層級、減少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做到靠前指揮、一線調度、無縫對接……
16日,他還直接對市州干部們放話:疫情是一面鏡子,也是把尺子,照出干部的作風狀態(tài),量出干部的業(yè)績擔當。要在火線上考察干部,表現(xiàn)突出的表彰、使用,玩忽職守的嚴肅追責。
果然,18日湖北省紀委就通報處理了6批履職不力的官員,同時還火線提拔了一批“敢于擔當”的干部。
18日,他還召集了做好物資與市場保障的專題會議,打贏,得有充足彈藥精良裝備。除了向一線傾斜,他還特別點到物資分配要“依法、公開、透明、規(guī)范”。
湖北人都注意到“落實”帶來的新變化:方艙醫(yī)院數度擴容、增加檢測能力,隔離點配備了必要的醫(yī)療手段,小區(qū)全封閉、居民不再出門、不再彼此接觸,要吊著水桶隔空取菜了……18日,一位在武漢江岸區(qū)的居民,看到窗下超市又有排隊長龍,急著打電話報告,很快,長龍消失,一張布告貼在超市門上:從2月19日起,各大中型食品超市、便民超市只開展社區(qū)和企事業(yè)單位物資團購、配送業(yè)務。
同樣在18日,應勇在調研時提出要求,要統(tǒng)籌兼顧好新冠肺炎患者和其他重癥患者的醫(yī)療服務保障,把工作做深做細做扎實。第二天,武漢就公布了非新冠肺炎特殊患者醫(yī)療救治醫(yī)院名單。
有網友感嘆:這樣的執(zhí)行力,在從前的武漢太罕見了。
19日,武漢拉網清底大排查交卷。而上海那支線上志愿者團隊也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,截至2月19日23:00,經核實向前指報告的武漢求治病患共552例,收治或隔者者超過九成,未收治的多為癥狀基本消失、自愿在家隔離。
武漢事未了,17日,新書記又奔赴黃岡、孝感。除了救治、阻隔關鍵詞,他再度強調“四應”,并特意提及“紅安精神”:萬眾一心,緊跟黨走,樸誠勇毅,不勝不休。
在湖北,有人傳說,新書記因為常凱一家的悲慘故事,難受得夜不能寐。還有人說,新書記專門去新媒體上看百姓的呼救與呼聲……
霹靂手段的背后,必是菩薩心腸。習近平總書記的那句話,“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”,在抗疫中必須被不折不扣落實,其他比如地方的面子、個人的毀譽得失,便都輕如鴻毛了。
斯民所望,決策所期
有意思的是,在應勇履新之際,有的上海市民不滿于上海10日開始復工,不滿于未采取封城、封路手段,而在網上發(fā)泄不滿。時隔一周,再顧盼滬、鄂兩地,不無感慨:截至19日24時,沒有封路封城的上海,在抗疫“全覆蓋”保護下的上海,已經48個小時沒有新增確診病例,復工復產復市正在有序穩(wěn)妥地進行中。一些人擔憂的復工后疫情,并未出現(xiàn)。
在滬不封城,入鄂則急封——治理能力或該體現(xiàn)在責任擔當和科學施策,亦在因地制宜、因時制宜。
臨陣換將,只有短短一周。打法在變,效果初顯,但還遠沒有到達拐點。湖北依然十分嚴峻。疫情能否得到遏制,還要再看至少10天。而醫(yī)療資源集中于新冠肺炎病患帶來的其他病人救治難、長期隔離帶來的群體性心理問題、高負荷運轉的醫(yī)護人員和社區(qū)工作者的輪替問題、醫(yī)療防護資源依然捉襟見肘問題……都會持續(xù)拷問湖北以及武漢的新領導集體。
就在今天,網上流傳一位武漢黨員干部“有些話,就是被撤職我也要說”:封管不嚴密,形同虛設;隔離不到位,殃及鄰里,排查不嚴格,后患無窮;要讓疫區(qū)住戶有知情權……相信湖北的決策層也能看到并且過問。
時代是出卷人,領導是答卷人,人民是閱卷人。疫情當前,人命關天,這張卷子,只能答好。湖北新領導第一周“小測驗”及了格,印證了中央臨陣換將、當斷則斷的決策得當。
2003年4月22日,履新海南省委書記僅5個月的王岐山,火速北上,接替兩天前辭職的孟學農,出任北京市代市長,走上抗非一線。王岐山履新三天掄了“三板斧”:現(xiàn)場解決物資短缺;對受“非典”感染人員、場所依法隔離,切斷傳染途徑;強調如實反映實際情況至關重要,誰也不能“貪污”信息,千萬不能貽誤戰(zhàn)機……
這一周湖北新書記的諸般決策,也讓人想到17年前北京非典肆虐的那一次臨陣換將。
國有疾,民有痛。天降大任,斯民所望。希望湖北新的領導班子,不辜負中央的決策、歷史的選擇、群眾的期盼。